根據省、市《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和中共無錫市惠山區委《關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惠發[2014]11號),現就全區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區委確定的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方法步驟,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以改進作風、服務群眾、建強組織、促進發展為著力點,本著工作需要、黨員歡迎、職工贊成的原則,注重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活動,使黨員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更加突出、成效進一步彰顯,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
二、主要任務
堅持問題意識、問題導向,突出“四查四治”,立足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實際,在查找解決黨的組織和工作是否有效覆蓋、黨組織和黨員作用是否有效發揮作用等共性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查找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著力解決黨員思想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結合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實際,在“四查四改四強”上下功夫,即查黨性意識牢不牢,改宗旨之缺,強信仰之魂;查服務觀念強不強,改行為之惰,強為民之志;查工作作風實不實,改虛浮之弊,強黨性之本;查紀律行為好不好,改散軟之癥,強制度之基。
黨組織負責人及班子成員要重點解決履行責任不落實、政治理論水平不高,黨務工作不熟悉、不投入;聯系服務群眾不夠等問題。
非公有制企業黨員業主(出資人)要重點解決對黨建工作不重視、不熟悉、不投入;理想信念弱化、社會責任缺失,漠視職工權益;家長作風嚴重,攀比享受、鋪張浪費、自我要求不嚴等問題。非公有制企業黨員職工要重點解決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弱化;組織紀律觀念不強,不履行黨員義務,黨的意識、黨員意識淡薄,當“隱性黨員”、“口袋黨員”,不接受黨組織教育管理,不按規定接轉黨組織關系;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不強,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
社會組織黨員重點解決自律意識差、誠信意識不強、社會形象不佳,道德滑坡、執業失范、唯利是圖等問題。
二是著力解決服務職工群眾服務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要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積極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特別要著重解決職工群眾在薪酬待遇、勞動保障、醫療保險、失業救濟、企務公開、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問題,解決缺乏職業安全保障、拖欠員工工資、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等損害職工群眾利益的問題,尤其要設法解決好困難職工群眾的工作生活問題;要注重解決黨組織和管理層缺乏雙向互動機制,缺少溝通協商,對決策管理和業務關注不夠、研究不深、參與度不高,建言獻策不多,促進企業、組織發展不力等問題。
三是著力解決黨組織建設不強問題。結合“基層組織建設深化年”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解決黨組織軟弱渙散,班子不健全,不按期換屆,凝聚力戰斗力不強;小微企業、小型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難,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不夠有效;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實,開展活動缺乏有效載體,黨內生活流于形式;黨建工作基礎薄弱,黨務工作人員缺乏,活動場所和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等問題。社會組織黨組織要重點查找解決管理體制不順,條塊分割、多頭分割、多頭管理、運行不暢;發揮作用不到位,黨內活動與業務工作相脫節;黨組織書記重業務、輕黨務,復合型黨務人才缺乏等問題。
三、活動方式
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間從2014年3月開始,到9月基本完成。以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和社會組織領導班子和黨員負責人為重點,在全體黨員中開展,鼓勵入黨積極分子和非黨員企業主、管理人員、技術骨干等參加。要圍繞抓好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三個環節,合理確定時間、步驟和方式方法,做到三個環節有序銜接、整體貫通,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宣傳動員部署。傳達中央和省市區委關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文件精神,搞好思想發動,對本單位活動作出具體部署,提出具體要求。單獨組建黨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要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形式召開會議進行動員;其他黨組織和黨員可按隸屬關系或區域相鄰、行業相近的原則,集中參加上級黨組織、行業黨組織、掛靠黨組織、聯合黨組織的動員大會;對工作在外地的黨員,要通過網絡、短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告知,使全體黨員廣泛知曉,積極參與。對“口袋”黨員,要鼓勵他們亮出身份,參加所在黨組織的活動。通過墻報、宣傳欄、發放小冊子等形式加強宣傳,讓每名黨員都了解活動的意義、步驟和上級黨委的要求。加強與企業主的溝通,講清教育實踐活動的政策和目的,消除思想疑慮,爭取理解支持。
2、開展學習討論。圍繞“三個一”要求組織開展學習討論。一是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要以黨章和黨的十八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以及《關于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等系列文件為重點,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組織黨員利用上班前后、節假時間進行學習。二是上好一次專題黨課。圍繞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邀請黨代表、黨組織書記或黨組織班子成員、黨支部書記帶頭為黨員上一次黨課。三是舉辦一次學習交流會。組織黨員開展一次以“我是黨員、我奉獻”為主題的學習交流討論,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貫徹群眾路線的思想認識基礎。
3、廣泛聽取意見。積極開展“走一線、訪黨員、聯職工”活動,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班子成員要走進辦公室、工廠車間等場所,社會組織黨組織班子成員要走進服務對象、走進基層社區普遍開展走訪活動;黨組織班子成員要聯系普通黨員,每名黨員都要聯系職工群眾。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交流、發放意見表和連心卡,通過網絡或短信等形式,認真聽取企業主、管理人員、職工群眾、服務對象等意見建議,認真查找服務企業發展、服務黨員群眾、服務社會和諧等方面的問題,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要至少主持召開一次專題座談會,直接聽取職工意見建議,對征求到的問題建議要列出問題清單,進行認真梳理反饋。
4、開好專題組織生活會。會前,要廣泛深入地開展談心談話,堅持把話講在當面、把問題擺上桌面、把矛盾化解在前面;會上,要開門見山,直面問題,引導參會黨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并組織民主評議黨員。上級黨組織要派員參加指導。
5、抓好整改落實。黨組織和黨員要針對征求意見、自身查找和組織生活會收集的問題,逐一列出需要整改的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措施,對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并采取適當方式作出公開承諾,接受職工群眾評價和監督。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突出針對性、具體性、可操作性,一件一件改,改一件成一件。
6、健全工作制度。按照務實管用的要求,重點建立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黨組織與管理層溝通協調以及聯系服務職工群眾等制度,推進黨組織工作規范化。要強化制度執行,不斷完善督促檢查機制,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要強化黨員管理,結合民主評議黨員情況,對長期不起作用甚至起負面作用的黨員進行嚴肅教育,對不合格的要嚴肅黨紀、給予組織處理。
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要在活動結束后做好總結工作,并報上級黨組織。
四、組織保障
1、落實工作責任。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教育實踐活動的領導關系按黨組織隸屬關系確定。各鎮(街道)黨(工)委和“兩新”黨工委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強化組織、統戰、工商、民政等部門職責,發揮律師、工程建設中介服務等行業協會作用,切實抓好教育實踐活動。非公有制企業集中的工業園區要成立活動專門指導小組,加強領導和指導。要根據“百村千企萬戶聯系走訪”活動明確的領導結對企業名單,加強對聯系企業的指導督導,努力把領導聯系點建成示范點。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上級黨(工)委,可派出指導組或指導員,加強對教育實踐活動的直接指導。各級督導組要把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列為督導內容,可選擇部分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進行抽查。
2、搞好分類指導。對各級黨委雙重管理的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活動標準可以高一些、要求可以嚴一些,切實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注重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開發園區、專業市場、商業樓宇、城市綜合體、行業協會等各類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進行分類指導,幫助他們根據黨員隊伍思想實際、行業職業特點,黨組織分布情況,因事制宜、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辦法,依托不同的載體,明確不同的目標要求,制訂符合實際、簡便易行、務實管用的活動方案,確保活動取得成效,取信于民。
3、堅持統籌推進。要把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提高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重要契機,把教育實踐活動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著力深化“先鋒公益伙伴”、“村企結對共建”等活動,要把教育實踐活動與“黨組織形象展示年”活動結合起來,在黨組織掛紅色標牌、黨員掛紅色標識;黨組織亮承諾、黨員亮業績的基礎上,扎實開展好“雙服務”競賽活動、“黨員示范崗位”創建活動等,進一步提高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服務社會的能力與水平。
4、加強宣傳引導。要充分利用標語、宣傳欄、墻報、網絡專欄、QQ、微信等媒體,大力宣傳中央和省市區委精神,及時反映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教育實踐活動的進展和成效,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三個自信、提升宗旨意識,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要堅持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相結合,強化示范引領,注重在活動中及時挖掘和選樹一批品德高尚、愛崗敬業、作風優良的“美黨員”,激勵黨員學習、爭當標兵,不斷激發黨員干部投身教育實踐活動的熱情。
5、注重實際成效。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區委要求,注重實際,簡化程序,提升效果,主要采取小型、業余、分散的形式開展活動。要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每個黨組織在活動中都要幫助單位和職工群眾解決1-2項具體問題,建立完善1-2個務實管用的制度規定。 |